2018/02/07

全齡幸福健築之哲學與科學

高雄南星扶輪社1月24日第1268次例會, 邀請成功大學江哲銘教授蒞臨專題演講,講題為:全齡『幸福健築』之哲學與科學。

全齡『幸福健築』之哲學與科學。
主講人:江哲銘前社長(P.P. Archi)
根據老子《道德經》第二十五章: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」。為人類和地球帶來幸福、平安、健康、永續是我研究生涯中一直努力貫徹的宗旨,直到今天,仍是。
  『健築』的故事,該從雄中美術教室的那條長廊起,在那裡是我第一次認識了「美學」。而在中原學士與成大碩士薰陶下,發展出了正規的「建築美學」,在那個年代中,無論海外,皆以「建築美學」為主流。然而,東京大學博士班的課程研究徹底翻轉了我對建築的定義。原來建築環境中,除了眼睛看得到的「美」之外,還有很多是我們看不到的課題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環境。
  回到台灣成大任教的35年之中,我與成大祐生環控研究中心積極推動建築科學,即音、光、熱、氣、水和人體五感六識等一連串研究,奠定了台灣「建築科學」之「本土化數據」。2003年的SARS侵台,更強化了「健康健築」應結合「因地制宜」的明確性,秉持科學家之精神,我與研究室發展出一套具備嚴謹研究方法的科學模式,簡言之,「環境效率」即「品質」除以「負荷」。
  2005年,我稱之為「人類覺醒的一年」,許多領域的大師,不約而同的提出了需要同時照顧「人」和「地球」等量的法,其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坂本龍一的「21世紀創新品要能照顧人的幸福及地球幸福」和在經Sony Shock」的出井伸之所悟出的「品應首重感質」...等言論,再次的應證了「人本健康.地球永續」。
  而台灣社會當前的危機,即「氣候.環境&高齡.少子」之複合式危機,這些都是許多先進國家當前之國安問題。而在資源有限,負荷增加時,卻又希望品質不墜,此在傳統物理法則下是不合邏輯的,但在「幸福健築」中,導入「精神向度」,如人文、藝術、創作、福祉...等,以「人本健康.地球永續」之科學,結合「智慧調控系統」,將能化不可能為可能。

  原來,「幸福健築」的科學不簡單「人本健康、地球永續」;然而,「幸福健築」的哲學可以很簡單「用的少、過得好」!或許宇宙中的萬物本就來自一「奇異點」,互信、互愛、相互尊重,方為人本之 「心之所向,身之所往。」




  •  RSS
  •  Facebook
  •  Twitter
  •  Google+
  •  Stumble
  •  Digg